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动态 - 在广西大型水产养殖基地刺参放流增殖技术的要点是什么 科普动态
在广西大型水产养殖基地刺参放流增殖技术的要点是什么
2025-03-04 【科普动态】 0人已围观
简介现将其要点如下:一、放流海区的选择,二、放流增殖海区环境改造,以及三、放流苗种规格及放流方法。 一、放流海区的选择 底质:刺参成体多生活在岩礁、乱石底质和大叶藻繁生的沙泥底质。礁缝和石下以及大叶藻的根茎,为刺参提供躲避风浪或夏眠隐蔽的良好场所。 地点:幼参放流区以水深2-4米范围内为宜。随着成长,将向深水移动,在水深5-15米范围内还必须具备成参生活所需的其他环境条件。 海况条件
现将其要点如下:一、放流海区的选择,二、放流增殖海区环境改造,以及三、放流苗种规格及放流方法。
一、放流海区的选择
底质:刺参成体多生活在岩礁、乱石底质和大叶藻繁生的沙泥底质。礁缝和石下以及大叶藻的根茎,为刺参提供躲避风浪或夏眠隐蔽的良好场所。
地点:幼参放流区以水深2-4米范围内为宜。随着成长,将向深水移动,在水深5-15米范围内还必须具备成参生活所需的其他环境条件。
海况条件:增殖区要选择水质澄清,潮流通畅、缓慢,有涡轮,无淡水注入的场所。
饵料条件:增殖海域饵料丰富(大叶藻及大型藻类繁茂)的水域,是影响刺参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放流增殖海区环境改造
投石与投海参礁:投石与投海参礁均有显著聚促效果,单位面积分布量高达20-23头/平米。在硬沙或砾底进行投石,以提高存活率。此外,对于已投入堆中石块进行适当归拢可增加利用率。
海底爆破筑礁:通过爆破方法增加自然栖息数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同时提升效率。
建造人工藻(林)场:
在缺乏自然食物的情况下,可建造人工藻(林)场,如裙带菜孢子叶,每公顷约100千克孢子叶,每网袋重约15千克并系重40千克的小构物至指定区域,再经过几年的培育,可形成茂密植被,为后续生态恢复奠定基础。
三、放流苗种规格及放流方法
放出体长25-30毫米左右的人工苗种,以确保存活率高于30%以上,并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刺参资源量,加强生态系统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