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安国药市中药材市场现状与分析 学术交流
安国药市中药材市场现状与分析
2024-11-19 【学术交流】 0人已围观
简介【天地网讯】 中药材,按商品分类来说,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行列,属于第一产业,是与千千万万的农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但中药材防病治病的特性,又决定其使用价值的局限性,它不能等同于粮食作物,多了可以吃可以转化,“多了是草,少了是宝”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翻开中药材行业的近代史: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采统销到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竞争,中药材市场也是蓬勃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参与主体人员与素质均有提高
【天地网讯】 中药材,按商品分类来说,中药材属于农副产品行列,属于第一产业,是与千千万万的农民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但中药材防病治病的特性,又决定其使用价值的局限性,它不能等同于粮食作物,多了可以吃可以转化,“多了是草,少了是宝”是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翻开中药材行业的近代史: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采统销到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竞争,中药材市场也是蓬勃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参与主体人员与素质均有提高;市场价格也是更加灵敏,更直接体现市场内在供求矛盾的变化。做为中药材市场的三大主体,农民(生产者),商家(流通者),药企(终端者)在多年的价格搏弈、竞争与协调中都在成长和壮大,生产者的市场意识、抗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能力增强,不在“高价就追,低价就弃”,价格低于成本就惜售,从而从生产环节提高了价格;市场流通者也在积极转化经营模式,从以前的囤积居奇,谋求暴利转向诚实经营,薄利多销的服务模式上来;而制药企业则迫于西药竞争压力,改变以前皇帝女儿不愁嫁、投机取巧的意识,注重从内在质量、含量、科技上下功夫,因此说,中药材市场也是在不断磨合、竞争中去发展、去进步。中药材行业做为一个有机整体,从纵向发展来看,中药材市场由低到高,价格由单点上涨到全面价升,说明了生产的进步;从横向比较来看,中药材市场发展同时又受国内、国际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因此,我们必须综合各方因素,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中药材市场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一、 中药材市场现状堪忧,各参与要素亟需努力 1、 中药材市场外部尚存诸多因素 中药销量下降、中医、中药人才缺乏、中药科研动力不足等呼声近年来一直此起彼伏,虽然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加大对中医药扶持力度,但实际成效尚不明显。这些不利因素将从长远上制约中医药发展。 2、 中药材市场内部调整与升级尚需时日 1生产环节依旧困难重重 中药材分散种植难以成规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药材行业的规模划与产业划,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不仅难以控制中药材内在质量,而且市场抗风险能力不高,往往随市场价格的高低而出现生产过剩或短缺,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中药材标准仍难统一:中药材品种、数量繁多,即使同一品种因规格不统一价格也差距较大。现在评价药材的质量只能凭借传统的经验,靠个头大小、干湿度来定价格,而其内在含量却难以保证,这将很难保证中成药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中药材市场急待规格和标准的统一化,需要科研、药企、市场共同努力,尽快制定中药材市场统一的内在标准。 中药材生产质量难以把关:前几年盛行一时的GAP种植因种种原因最终无果而终,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仍难以改观。因此,今后如何让需求引导市场、市场调控种植,让低毒、无硫、含量高的中药材能卖个好价钱是摆在我们共同的课题。 中药材种植后继人才不足:这个问题在当前来看好似不现实,但相信经过几年发展后这个矛盾将突显。当前随着农民进城务工队伍的壮大,农村留守人口显著下降,而且多是一些老弱病残或者妇女儿童,时下支撑中药材种植面积的药农也多是在40—50岁左右的人,而年轻人已很少在家种地务农了。 野生变家种、家养动力仍不足:虽然近几年来,在工值、粮价等因素支撑下,野生药材大多数已跃升一个台阶,甚至部分品种走上高价位,但野生变家种、家养进程仍是缓慢不前。究其原因仍是效益动力刺激不足。野生品种一般生长周期长,市场需求总体不大,以节菖蒲、白及、重楼为例,一般家种生长年限4—6年甚至更长,而且只要种植面积在千亩左右就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科研部门或者农民家种动力不足。 产地农民、商贩经济能力增强:近年来,不少企业已绕过市场直接奔赴产地采购,虽然减少了市场这个中间环节,但却同时培养起了一大批产地商家,以后药材价格变化更多的是由产地来引导,而且随着产地、农民抗风险能力增强,价格降幅空间日渐缩小。 当然,中药材生产环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只是在面临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以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来看待农民。 3、 市场功能转型,蓄水向调剂余缺转变 1、 中药材市场参与主体整体素质偏低:中药材市场组成是改革开放时“农民进城”组建而成。小农意识仍是占据当前市场主流。近几年不,随着市场竞争加强,不少商家在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素质,改变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但传统的保守经营思维仍未有大的改观。 2、 掺杂使假仍难杜绝:诚信经营虽然是当前市场发展主流,但在高价面前,总有一些不法商家受利益驱动而掺杂使假。而一些供货商家及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也就听之任之。这样掺杂及造假成了市场公开的“秘密”,不仅严重阻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极大的扰乱了市场秩序,好货卖不过次货,质优却难卖好价钱,这又无形之中助涨了掺杂使假的气焰。2006年的当归、近年来价升的红花、金银花等品种无不受此影响而折戟沉沙。教训是惨痛的,中药材市场掺假一日不除,谈中药材市场发展只是一厢情愿! 3、 市场向产地转移,功能出现转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药材市场的确起着“蓄水池”功能,对于保证市场供应、调节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产地农民、与商家的崛起、制药企业采购的转向都极大的促使市场的转变。中药材市场销量下降、利润降低等问题日益突现,商家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不少商家转行,另寻出路,余下的商家也是惨淡经营。但一些经营野生籽仁类及小品种的商家却是红红火火(因为此类品种产地分散,搞基地、规模组织货源都不现实),这一冷一热,也充分体现了市场功能的转变。 4、 市场价格周期打乱,以后将更多的呈现平滑向上状态 中药材的发展史是以价格周期性变化为线索纵深发展。88年、98年不少品种都出现了惊人相似,因此市场也有以周期论为指导的商家,但进入05—07年这个周期时,情况和价格变化却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很多品种并没能出现上次高价(白胡椒、大海等),不少品种却异军突起,创出历史新高(如当归、独活、锁阳等)。同时,不少品种也打乱了正常的时间周期,由以前的4—5年调整为1—2年(如牛膝、红花),虽然价格不能有效突破上个周期高点,但其变化频率却明显加快,变化形态更趋于平和。归其原因:一、农民市场意识增强,价低不卖,同时受粮油价涨,生产能迅速调减下来;二、市场参家、产地商贩、业外人士甚至不少农民都参与到低价品种囤积上来,致使价格迅速上涨。(如近年的山药、白芷) 5、 制药企业终端需求不旺,科研开发仍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中药企业受诸多因素制约,科研开发不足,销量下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我们企业共同应该思考的!广州王老吉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中药材做为保健饮料的需求前景广阔。 二、 中药材市场发展前景依旧光明 中药材做为“朝阳”产业,尤其随着奥运会的召开及神七为其迅速走出国内、走向国际起了助推作用,同时国家也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我们相信在我们中药材各行各业的人士共同努力及参与下,我们的中医药明天会更加美好!! 站在2008年的起点:我们感慨万千!虽然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经济有下滑减缓迹象,中药材行业也会经过短暂的阵痛和重组,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科研及内在能力,我们一定迎来辉煌的明天! 中药材天地网华北分公司 刘超 邵振兴 声明: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