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图片资讯 - 中国空间站种出的水稻种子回家啦世界首次 图片资讯

中国空间站种出的水稻种子回家啦世界首次

2024-08-21 图片资讯 2人已围观

简介12月4日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随舱下行的 载人空间站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也完成交付 其中就包括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 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供图,下同。 水稻首次在太空结籽 当前利用空间微重力进行水稻育种 是空间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人类要在空间长期生存 就必须要保证植物

12月4日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随舱下行的

载人空间站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也完成交付

其中就包括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

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供图,下同。

水稻首次在太空结籽

当前利用空间微重力进行水稻育种

是空间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人类要在空间长期生存

就必须要保证植物

能够在空间完成世代交替此前国际上在空间只完成了拟南芥、油菜、豌豆和小麦“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而此次中国空间站则瞄准了水稻和拟南芥两种植物

神十四乘组在轨期间水稻和拟南芥种子在中国空间站内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这是国际上首次完成的水稻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

期间航天员在轨进行了三次样品采集

包括孕穗期水稻样品

拟南芥开花期样品

以及水稻和拟南芥种子成熟期样品

后续,科学家将对返回样品进行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代谢等相关分析通过检测及分析研究解析空间微重力对于拟南芥和水稻作用的规律和分子基础为进一步创制适应空间环境的作物和开发利用空间微重力环境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水稻在太空开花时间提前

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生长的水稻

其多种农艺性状都与地面有所不同

其株型在空间变得更为松散

矮杆水稻变得更矮

高秆水稻的高度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水稻在空间开花时间比地面略有提前

但灌浆时间延长了10多天

大部分的颖壳不能关闭

开花时间和颖壳闭合

在保障植物充分的生殖生长

获得高产优质种子方面有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将利用返回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

以下视频来源于中科院之声

视频来源:中科院之声

航天员还在空间站内

开展了再生稻实验

并获得了再生稻的种子

水稻剪株后仅20天就再生出了2个稻穗

研究人员认为

该技术可以大大增加

单位体积中的水稻产量

也是国际上首次在空间尝试的再生稻技术

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稳定运行

在本次返回的无容器样品袋中

还装着4盒无容器材料实验样品

这是空间站无容器材料实验柜

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实验产生的样品

无容器材料实验柜是国内首个、国际上第二台在轨成功运行的同类实验设施到目前为止已实现在轨稳定运行590余天顺利完成了7盒材料样品在轨实验

成功加热样品73颗

后续,科学家将继续加快开展新型金属合金深过冷凝固过程研究和热物性参数测量以获得地面高性能制备工艺关键条件指导地面新材料制备

标签: 图片资讯农业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