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农业资讯 - 我想养殖不知道养什么好刺参放流增殖技术的要点是什么 农业资讯
我想养殖不知道养什么好刺参放流增殖技术的要点是什么
2025-03-04 【农业资讯】 0人已围观
简介刺参放流增殖技术的要点探究,助我养殖之惑解答 大量实证证明,刺参放流增殖是提升海区自然资源量的关键途径,其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以下为刺参放流增殖技术要旨详述: 一、选择适宜的放流海域 底质:成体多栖息于岩礁与乱石底质以及大叶藻丰富的沙泥底质中,这些环境提供了避风和夏眠的理想场所。 地点:幼苗应在水深2-4米范围内进行放流,以便随着成长向更深水域迁移,并满足深水环境条件。 海况条件:需选择清澈水质
刺参放流增殖技术的要点探究,助我养殖之惑解答
大量实证证明,刺参放流增殖是提升海区自然资源量的关键途径,其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以下为刺参放流增殖技术要旨详述:
一、选择适宜的放流海域
底质:成体多栖息于岩礁与乱石底质以及大叶藻丰富的沙泥底质中,这些环境提供了避风和夏眠的理想场所。
地点:幼苗应在水深2-4米范围内进行放流,以便随着成长向更深水域迁移,并满足深水环境条件。
海况条件:需选择清澈水质、潮流缓慢而通畅、无淡水注入并具有涡轮现象的地方。
饵料条件:饵料充沛是影响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选用营养盐丰富的大叶藻和大型藻类繁茂的水域。
二、改造放流海区环境
刺参数量与环境密切相关。在挑选放流地点时,有时会遇到局部不足或缺失的情况。通过环境改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投石或投海参礁:投石或投海参礁均能显著提高聚集效率,每平方米可达20-23头。此法应在苗种前3-5个月完成,在硬沙或沙底质区域进行,每堆10平米间距10-12米后由潜水员整理完毕。
海底爆破筑礁:近年来发现,巨型峰状和平板状岩礁区对刺参栖息不佳,因此可以通过爆破改造增加利用率。
建设人工藻(林)场:在人工投石区域,如果大叶藻及大型藻类不足,可建立人工藻(林)场以优化环境。方法包括每公顷投100千克裙带菜孢子叶,每年的5-6月采集成熟孢子叶,用尼龙网袋装好并系重40千克物品防止漂走,最终形成几年后的裙带菜林。
三、苗种规格及放流方式
苗种规格试验表明,体长小于10毫米的人工苗种虚弱易受敌害;10至20毫米者抵御力差;而25至30毫米左右的人工苗最适宜存活率可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