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农业资讯 - 疫情下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撂荒耕地治理观察与思考 农业资讯
疫情下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撂荒耕地治理观察与思考
2025-02-08 【农业资讯】 0人已围观
简介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中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利用农时进行春播春种。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笔者回到乡下围绕撂荒耕地治理进行了调查。 山区耕地为何撂荒?笔者所在地处于湘赣边界的丘陵山区,在记忆中,大部分耕地被撂荒的情形已经有十余年了,种植早稻的场景更是十分难见。然而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粮食安全与农业议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农村耕地撂荒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笔者所在的江西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在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中正在开展撂荒耕地治理行动,利用农时进行春播春种。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后,笔者回到乡下围绕撂荒耕地治理进行了调查。
山区耕地为何撂荒?笔者所在地处于湘赣边界的丘陵山区,在记忆中,大部分耕地被撂荒的情形已经有十余年了,种植早稻的场景更是十分难见。然而,如今却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一些原本已撂荒多年的水田里有许多妇女正在忙碌地劳作着,有很多田块都在插秧播种早稻。经问询,说是政府下了通知:“今年不允许耕地荒着,村委会负责给农民免费打田和育秧,农民必须种上水稻,否则村里会把地给收回去。”
种粮成本急剧上升、效益低下,是农民撂荒耕地的根本原因。根据笔者的调查,即使是赣北平原地区的一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由于产粮效益过低,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而在丘陵山区,因农业难以形成规模且机械应用极为困难,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即使算上各项惠农补贴,如耕地保护补贴、稻谷补贴、水稻大灾保险及农机具补贴等依然很难从中获得较高盈利。“在家种田,不如出去赚钱”已经成为大多数農民朴素认识的事实。此外,还存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缺失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机会成本居高不下,从而严重挫伤農民の生产积极性。
为了鼓励農民復耕并适当扩大種植面積,有的地方采取代 耗代種或集中流转等形式,或引导村委會、社會化服務組織發揮作用。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表示,如果村里统一帮助打好田,又提供秧苗,那肯定再接着种,她家两年没种田了,“如果能让我们自己养活自己,那就好了”。
在丘陵山區,一些仍旧坚持種植,但兩季改為單季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主要是因為物质成本和人工投入考量,因此几乎全都是只種一季,而不是早稻。此外,还有一些放弃离家较远、生产不方便的地块,在离家较近的地里改種蔬菜,这对于留守老人的日常生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乡村活力与生机的一部分。
应对疫情下的施策要求稳产保供,为此江西省提出了确保实现438亿斤粮食总产目标,并要求早稻種植面积必须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这意味着需要增加早稻面积160万亩左右,对于动员農民增種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任务。
针对這些問題,一些地方将撂荒土地治理工作纳入日常考核,将治理土地 撂 荒提升粮食产量工作纳入村级目标考核,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粮食播種面積減少和3亩以上耕 地 撥 荒 或 10 亩以上季节性 撥 荒 的 村 在年度目标考核时記錄0分,並追究包村干部等相關人員的責任。在一些地方甚至划定了一定的比例,比如不得超过5‰超過比例對相應主要領導就地免職。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乡镇管理层面的监管力度,以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并促进整体农业发展水平向前推进。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中的复杂性,以及如何有效激励和支持農戶們進行復業,以實現長期可持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