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农业资讯 - 低温季丝瓜如何与病害博弈种植户速看 农业资讯

低温季丝瓜如何与病害博弈种植户速看

2025-02-02 农业资讯 0人已围观

简介丝瓜种植过程中,每年都有因病害防治不当导致减产或全棚拔园的案例。而冬季受低温寡照、雨雪等不良天气影响,更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建议在低温季节加强丝瓜管理,重点预防以下病害。 丝瓜烂花 丝瓜采收时,鲜花丝瓜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普通丝瓜。但丝瓜花大而薄,比较娇嫩,容易发生烂花现象。 识别烂花症状 丝瓜烂花有干烂和水烂两种症状。干烂花表现为花瓣的边缘出现黄褐色干枯,逐步扩展,整个花瓣都不新鲜

丝瓜种植过程中,每年都有因病害防治不当导致减产或全棚拔园的案例。而冬季受低温寡照、雨雪等不良天气影响,更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建议在低温季节加强丝瓜管理,重点预防以下病害。 丝瓜烂花 丝瓜采收时,鲜花丝瓜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普通丝瓜。但丝瓜花大而薄,比较娇嫩,容易发生烂花现象。 识别烂花症状 丝瓜烂花有干烂和水烂两种症状。干烂花表现为花瓣的边缘出现黄褐色干枯,逐步扩展,整个花瓣都不新鲜。水烂是从花瓣边缘开始出现水烂状,严重时花瓣出现滴水的症状,病部可着生白毛或灰毛。 烂花原因 钙、硼吸收不足。丝瓜产量高,养分需求量大,特别是进入坐瓜期后,菜农习惯大量冲施高钾型水溶肥促进坐瓜和膨瓜,过量的钾元素限制了土壤中钙、硼的有效性,使丝瓜对钙、硼吸收不足。钙、硼不足影响了丝瓜花器官的发育,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率。 放风不当。冬季气温低,如果丝瓜开花时菜农放风比较急,使冷空气直吹幼嫩的花朵,就会造成“闪花”现象,使花边缘干枯而烂花(干烂)。 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丝瓜打头后至开花期间,叶面喷洒爱多收+氨基酸+钙肥,或芸苔素+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7天左右喷洒一次,连喷3次,增加营养,提高花朵细胞壁的硬度,增强抗性。此外,放风及蘸花等管理时要小心,避免花朵受到损伤。 烟剂熏蒸。由于丝瓜烂花多出现在蘸花后的3天-4天,因此,蘸花后的3天内是预防烂花的关键时期。为避免频繁喷药增加棚内湿度,建议菜农用腐霉利或百菌清烟剂熏蒸提前预防丝瓜烂花,但熏烟时间最好控制在8小时内,以防产生药害。 合理浇水。蘸花后不要立即浇水,一方面防止茎叶徒长影响幼果坐果,另一方面防止浇水提高棚内湿度,增加花朵感染病菌的几率,造成大量烂花。建议丝瓜蘸花3天后再浇水,既保证幼瓜坐住,又减少烂花发生。 控制蘸花时间。丝瓜花一般在早晨8时-10时开始开放,下午3时基本完全开放。因此,丝瓜蘸花时间最好控制在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空气湿度相对较小,且花朵较小,从而使蘸出来的花瓣小、厚、抗病性强。也可在蘸花药里加入适量氨基酸,增加花器官营养,提高抗性。 药剂防治。开花前或开花初期喷洒叶枯唑(或中生菌素)+苯醚甲环唑+百菌清,或溴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百菌清,5天-7天一次,连喷两次。药剂防治的同时要加强植株营养,可通过叶面喷肥或随水冲肥的方式补充营养,养护根叶,提高植株对病害的抗性。例如,冲施微生物菌剂+腐植酸+生根剂+硝酸铵钙,根据植株长势情况冲施2次-3次。 丝瓜软腐病 冬季丝瓜发生的软腐病多以烂蔓子为主,发病部位呈腐烂状,有臭味,如果防治不及时,可导致茎秆腐烂折断而亡,降低种植效益。 发病原因 一是棚内湿度大。丝瓜是喜温作物,在20-32℃的环境下适宜生长,而冬季低温寡照天气多,菜农怕棚温降低,将风口拉的很小,致使棚内湿度较大,一旦摘瓜或疏叶后留下伤口,病菌很容易从伤口处进行侵染,造成茎蔓腐烂。 二是没有及时喷施杀菌剂。冬季棚内湿度大,菜农担心喷施药剂会增加棚内湿度,因此没有及时用药,给病菌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待天气晴好再用药时,对烂蔓严重的植株已经起不了太大作用了。 防治措施 想方设法降低棚内湿度。如操作行铺设稻草或秸秆、科学放风、膜下浇小水等,并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在连阴天到来前切勿浇水,尽量使用烟雾剂预防病害发生,以降低棚内湿度。 及时喷洒杀菌剂。农事操作后及时喷洒杀菌剂,如交替喷洒百菌清、中生菌素、甲基托布津、铜制剂等药剂,重点喷洒茎秆及叶片,有了药剂“防护膜”保护,伤口的愈合速度加快,降低了细菌侵染几率。 药剂防治。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生产中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很多,如抗生素类(新植霉素、中生菌素等),该类药剂具有内吸性,被吸收后可杀灭植株体内的细菌,治疗效果较好。铜制剂(无机铜有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有机铜有喹啉铜、络氨铜、琥胶肥酸铜等),该类药剂利用铜离子的强氧化性使细菌菌体溶解,治疗效果好,病害发生后,可选择该类药剂。唑类药剂(如叶枯唑、噻唑锌等),该类药剂内吸传导性强、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生物农药(如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等),生物类农药通过以菌抑菌达到预防细菌侵染的目的,在病害发生前预防时可用生物类农药。 丝瓜病毒病 丝瓜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病毒病,特别是采摘到第二、三支瓜的时候,出现顶部叶片发白、皱缩的情况,主要是病毒病侵染所致。 症状表现 发病时首先顶部叶片叶脉发白出现明脉,随后叶脉附近的叶肉开始发白,逐渐茎秆、新生生长点和瓜条全部变为白色,并伴随出现茎秆拔节短、叶片皱缩畸形等情况。 发病原因分析 进入冬季后,很多菜农认为病毒病不再高发,在丝瓜的种植过程中忽略了对病毒病的防控,而发病后没有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导致病毒病快速蔓延。此外,病毒病有时会“间断性暴发”,即隐症状态时症状不明显,菜农未用药,当环境适宜或植株长势弱时,就会大面积暴发,增加了防治难度。也有的菜农发现丝瓜出现白头现象时,认为是肥害或药害,延误了防治时机,使病毒病大发生。 防治措施 培育健壮植株。这是抵抗病毒病的重要措施。丝瓜从定植前的底肥到生长期间的追肥都要施足,保证养分供应。当幼苗缓苗后,将根系养护贯穿整个生长期,养好了根系,养分吸收能力增强,可为叶片、果实等部位输送更多营养,植株才能健壮生长。进入开花坐果期后,除补充大量元素氮磷钾外,还要注意补充钙、硼等中微量元素,促进开花坐果,提高植株抗逆性。同时注重补充有机营养,如氨基酸、甲壳素、海藻酸等,对提高植株抗逆性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要配合合理留瓜、及时疏叶等措施,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 防止病毒病传播。蓟马、粉虱、螨虫等传毒昆虫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途径。虽然冬季温度低,但这些昆虫的防治仍不能小视。建议菜农提前设置好防虫网,并在棚内悬挂粘虫板,降低虫口基数。同时结合喷洒药剂防治传毒害虫,粉虱可选用吡虫啉混加螺虫乙酯,或者用啶虫脒混加吡虫啉;螨虫可用噻虫嗪+吡蚜酮+有机硅,或用溴氰菊酯+螺螨酯;蓟马可用乙基多杀菌素混加吡虫啉、或者溴氰菊酯+多杀菌素进行喷药防治。 喷洒病毒药剂。病毒病发生后,虽然目前没有彻底防治病毒的药剂,但也要及时用药,减轻病毒病危害。通常防治病毒病的药剂有三类,即苦参碱、蛇床子素等植物源农药;核苷酸、甘氨酸、脂肪酸、菇类蛋白、氨基寡糖素等生物农药;宁南霉素、嘧肽霉素等抗生素。平时预防,菜农可从上述的三类药剂中任选其一,发病后,用上述药剂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含锌铁的叶面肥,对病毒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可以使用宁南霉素+氮苷·吗啉胍+壳聚糖或盐酸吗啉胍+锌肥+爱多收等。对于发病比较严重的植株,建议及时拔除,同时对病株周围喷洒药剂,避免病毒病传播。

标签: 农业资讯农业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