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新京报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 学术交流
新京报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
2024-12-30 【学术交流】 0人已围观
简介12月23日,中国乡村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乡村研究报告2024》。《报告》显示,我国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 记者了解到,《报告》聚焦粮食安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生活富裕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判断,并指出各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和待攻克的难点、痛点。 中国乡村学术研讨会。供图
12月23日,中国乡村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乡村研究报告2024》。《报告》显示,我国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著成效,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
记者了解到,《报告》聚焦粮食安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生活富裕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全面调研和判断,并指出各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和待攻克的难点、痛点。
中国乡村学术研讨会。供图
聚焦多领域热点难点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报告》指出,保障粮食稳产丰产,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粮食产销区的发展不平衡状态。《报告》显示,为缩小粮食产销区发展差距,中央采取了多种补偿手段,不断加大补偿力度,但仍未根本解决粮食主产区“财粮倒挂”的问题,产销区人均GDP差距,从2004年的15054.56元,拉大到了2023年的37689.44元。《报告》认为,在保持中央对地方的纵向补偿同时,未来应加快探索粮食产销区之间横向的利益补偿机制。
《报告》对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富裕等领域,也同样做了调研和分析。如产业兴旺问题,《报告》认为,让乡村产业吸引更多就业,让农民从产业中获益,巩固和提高农民在产业中的主体性地位,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方向。
在人居环境领域,《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全国开展清洁行动的村庄超过95%,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大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历程中,传统的农耕文化面临多重挑战。《报告》指出,劳动力流失、农业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等,威胁着传统的农耕文化。因此,探寻农耕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历史,对应对现代化影响、促进农业与社区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民公共支出在增加
实现共同富裕,是现代化发展的未来目标。过去多年中,我国先后实现了温饱,战胜了绝对贫困,实现了脱贫攻坚的胜利。
《报告》显示,我国农民生活富裕水平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中部地区提升程度最高。与此同时,农民生活水平、设施服务和生活品质等,均有显著改善。
同时,《报告》也指出,农民生活富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北地区生活富裕水平最低,东部与东北之间的差距,大于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在生活水平方面,西部地区最低,设施服务方面,中部地区最差,生活品质方面,东北地区最低。
《报告》认为,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影响着农民生活富裕的水平。如省域经济的发展,可能导致城乡差距加大,城镇化率提高,则可能导致大量“空心村”“老人村”的出现,因此,需平衡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此外,金融聚集水平的提高,也会削弱省域经济发展对农民生活富裕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在支出方面,《报告》指出,2023年,农民用于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等四项支出占比高达46.3%,高于城镇的36.2%。《报告》认为,农民支付的公共服务费用占比较大、增长过快,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民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农民基本权益,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城乡融合进入新阶段
现代化历程中,乡村如何更快跟上发展的脚步,补齐发展的短板?当日举行的研讨会以“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与城乡融合”为主题,中国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明显的特征,“我们把各个阶段归类为5个巨大,新中国成立初,巨大的工农剪刀差,支持了现代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巨大的劳动力数量进城,支撑了城市的发展。本世纪初,巨大的城乡要素价格差,支撑了城乡社会的发展。加入WTO以后,推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农产品市场空间。展望未来,城乡融合加快,三农优先发展的理念和政策不断推进,巨大的资本市场将为城乡融合带来巨大效益。”张合成说。
张合成。供图
随着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张合成介绍,2017年,党的报告首次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如何持续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张合成表示,依据农民对乡村建设的期盼,即产业兴旺是最根本的安全感、设施完备是最直接的幸福感、服务便捷是最直接的获得感、环境宜居是最牵挂的归属感。由这“四感”提升为“四度”,变为乡村建设的关键四个抓手,即希望度、完备度、舒适度、便利度。
重构乡村系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如何发展乡村,如何实现城乡之间的融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表示,城市化减速以后,如何构建城乡连续体,这是当前城乡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整个乡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人口、土地、产业和村落,这四者共同构成了乡村系统。同时,城乡融合是一个城乡连续体,从乡村一直到都市圈,整个连续体的构建是我们打造城乡融合最主要的形态。”
在乡村系统的重构中,刘守英表示,“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着土地碎片化、结构单一化等多种困难。而随着居民的市民化,人地关系一定要重构,人地关系重构以后,逐渐形成土地的规模化,村落的适度集中,以此形成中国未来的乡村形态。”
而在城乡连续体的建设中,刘守英认为,县域是关键环节,“县城是城乡连续体的腰,如在江苏、浙江等地,县域带动乡镇、村庄发展,在构建城乡连续体时就很容易,当都市圈和县域产生联动,其实也就和整个乡村产生了联动。在乡村产业建设中也是如此,如一县一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形成了一个以主导产业的规模化,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形成,这其中,没有县域这个关键环节,是很难实现的。”
(单位: 中国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