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 草原生态修复没有一招鲜 科普文章
草原生态修复没有一招鲜
2024-07-28 【科普文章】 3人已围观
简介我国草原幅员辽阔,覆盖2/5的国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系国家生态安全、地区经济、人文历史等具有重要价值。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草原生态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整体的生态安全。 我国草原类型多样,大都分布在降水较少或土壤脆弱区域
我国草原幅员辽阔,覆盖2/5的国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系国家生态安全、地区经济、人文历史等具有重要价值。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草原生态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国家整体的生态安全。 我国草原类型多样,大都分布在降水较少或土壤脆弱区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草原退化类型多样化,意味着草原生态系统修复没有“一招鲜”的技术,需要有更多的技术支撑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退化草原类型多样化要求修复技术多样化。 我国退化草原类型多样复杂,主要类型包括:长期过度放牧退化草原,也系主要草原退化类型,退化特征为土壤硬实板结严重、植物矮小、优良牧草大量减少、生产力衰减,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协同恢复较为缓慢。刈割致退化草原,其生态系统成熟种子的补充受到影响,地表立枯物、凋落物大幅减少,优良牧草减少并发杂草种类和数量增多。风蚀沙化草原出现在沙地、河湖湿地边缘,或地形起伏较大的风蚀积沙区,可发生大范围或者小范围的沙化或形成风蚀坑,自然恢复困难,人工补播成功率低,治理成本高。草原撂荒地长期以来以自然修复为主,部分区域选用沙大旺治理,二次退化现象严重,撂荒地恢复初期一二年生植物大量定植,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若没有人工干预,短时间难以恢复到周边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演替轨道。矿区受损草原治理因矿区人为扰动大,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以植被重建为主,且矿区土壤受污染严重,排土场土质差且大都十分紧实,微环境恶劣,草原生态系统重构难度非常大。除此之外,还有半牧区退耕地、南方石漠化草原以及青藏高原多见的退化草原黑土滩等都是草原退化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成熟修复技术短缺成为草原生态恢复面对的难题。目前,比较成熟的草原修复技术有围栏封育、飞播种草、浅耕翻、免耕补播等,此外还有划区轮牧和限时放牧等方式。但是,目前针对我国退化草原不同的分布类型及退化程度的受损生态系统,尚未形成更为成熟的修复集成技术模式,缺乏强有力的科技供给和科技支撑。 从整体上讲,草地退化导致整个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抵抗干扰和维持平衡的能力减弱。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为例。由于放牧时长或放牧强度増加,以羊草为主的根茎禾草群落逐渐退化为以大针茅和克氏针茅建群的丛生禾草群落,再经低矮的糙隐子草丛生禾草群落,逐渐退化为冷嵩建群的杂类草群落。假如过度放牧持续进行,草原将进一步退化为以星毛委陵菜为优势物种的星毛委陵菜沙化草原。所以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不仅包括植被群落盖度发生变化,还包括优势植物物种发生变化,牧草品质和产量下降,物种多样性的流失,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此,不能简单从草原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生物量来判断草原恢复,而是要从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结构功能的完善程度建立判别标准。 植被盖度主要通过植被指数(NDVI)的数据反映。但由于数据精确性的限制,以及对植被物种的判识度不够,该方法可能仍不能够真实反映草地退化的状况,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原位监测提高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判别的精确度,为更加精准地实施草地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支撑。同时,在评价草原生态恢复时,也要更加注重对土壤恢复的质量评价。 众所周知,土壤是草地植物群落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是草地生产力、生态功能维持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植被-土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植物群落的演替变更可以影响土壤的性状,但土壤任何性状的改变也能够影响植物群落的发生、结构、生产力和演替。对植物而言,土壤就像是植被生长发育的温床,不仅起到支撑作用,还提供了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能量、营养物质。土壤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草原生态修复过程中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草原生态修复工作中,应充分了解土壤的退化程度,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所以,在草原生态修复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看植被覆盖度,还应注重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与生态演替的规律,要认识到土壤对草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性,最终达到整体草原生态系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