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 影响猪瘟免疫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科普文章

影响猪瘟免疫效果的因素及对策

2024-11-13 科普文章 0人已围观

简介目前,猪瘟病毒是危及养猪业主要的A类传染病之一,如何控制和消灭猪瘟病毒是当今养殖者最为关切的事情。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经验得知,定期免疫接种是防治猪瘟的主要手段,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是关键。谈到这许多饲养者不禁会问道:我们都按时按规定给猪接种了疫苗,怎么还会发病呢?只因你们只做到了其一,而忽略了下面的两个因素。 一、生理性因素 1.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母源抗体对新生仔猪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目前,猪瘟病毒是危及养猪业主要的A类传染病之一,如何控制和消灭猪瘟病毒是当今养殖者最为关切的事情。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经验得知,定期免疫接种是防治猪瘟的主要手段,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是关键。谈到这许多饲养者不禁会问道:我们都按时按规定给猪接种了疫苗,怎么还会发病呢?只因你们只做到了其一,而忽略了下面的两个因素。

一、生理性因素

1.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母源抗体对新生仔猪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又影响预防接种的免疫效果。因为仔猪接种猪瘟疫苗(抗原)与存在于体液内的母源抗体中和,使得抗原发生降解,不能诱发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反应,即不能产生抗体,但有些低亲和性抗体中和不完疫苗(抗原),则就产生抗体。这就是我们常见在猪群中有的获免疫,有的获得不完全免疫,有的没有被免疫的原因。

2.低病毒株引起猪瘟持续感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由低病毒株引起持续感染猪瘟(非典型猪瘟),接种猪瘟疫苗后,呈现应激反应,发生猪瘟。尤其是春秋防疫时免疫不彻底较为多见。其原因是疫苗病毒(抗原)与猪体液内抗体中和,使原来处于相持状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使既带病毒又免疫的猪只潜在病毒得到扩大增殖的机会。

二、饲养管理因素

1.由于免疫力低下而发病。滥用某些药物,如黄芪多糖、链霉素、氯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以及长期或大量饲喂霉变饲料、管理不良、环境污染等因素,都能导致猪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的应答能力减弱,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2.对猪瘟的防疫工作不够重视,免疫接种的密度不高,漏防的猪只较多。此外,有的猪瘟疫苗质量较低,效价不高、免疫剂量不足、运输保存不当、使用方法不对、免疫程序不合理等因素均可导致免疫空白或失败。

3.消毒不彻底,没有做到全进全出。随便让外人参观,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就进入场内,平时不注意细节管理导致疾病发生。

4.最佳免疫时机没有把握好。猪只抗体水平标志着对猪瘟易感的程度,同时也反应它对疫苗反应的程度。根据抗体水平所标志的易感程度,确定免疫适期,是猪瘟免疫成功的关键。

三、防治措施及对策

1.选择适宜的首免时间,克服母源抗体对疫苗的干扰。

2.搞好预防。要求每头猪都要接种,确保免疫效果。猪瘟发病率高的猪场,采用多次防疫强化免疫效果。猪肺疫呈地方性流行的,同时注射猪二联苗(猪丹毒、猪肺疫)。

3.种猪免疫。留作种用公母猪,除了做好首免和二免外,在配种前一个月还要注射猪瘟疫苗,5~6头份/头,以强化免疫,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抗体,使猪瘟抗体水平始终高于发病保护临界点。

4.加强管理。对于怀疑患有猪瘟病的猪只及时扑杀深埋,接触病猪的人、畜、禽、昆虫、工具、车辆、饮水、饲料等都能传播此病。因此,猪场平时注意日常消毒,对患猪瘟而死亡的猪,要进行深埋,作无害化处理,垫草要烧毁,粪便要堆积发酵,环境要彻底消毒,杜绝传染病源,淘汰可疑带毒病猪。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坚决不从疫区引种进猪;②坚决加强猪群抗体监测,特别是种猪群;③坚决对可疑猪进行单独隔离饲养,不与健康猪合群饲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增强猪体对疾病抵抗力。

标签: 农业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