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 珠三角地区双季稻亩产首次突破1500公斤 科普文章
珠三角地区双季稻亩产首次突破1500公斤
2024-08-20 【科普文章】 2人已围观
简介核心提示: 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国家双季稻超高产攻关项目”试验基地,农业专家组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726.4公斤,加上早稻测产平均亩产783.1公斤,今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为1509.5公斤。这标志着珠三角双季稻亩产首次突破1500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因此,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也被袁隆平院士视为突破亩产“天花板”的 近日
核心提示: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国家双季稻超高产攻关项目”试验基地,农业专家组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726.4公斤,加上早稻测产平均亩产783.1公斤,今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为1509.5公斤。这标志着珠三角双季稻亩产首次突破1500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因此,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也被袁隆平院士视为突破亩产“天花板”的
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国家双季稻超高产攻关项目”试验基地,农业专家组现场测产结果显示,晚稻平均亩产726.4公斤,加上早稻测产平均亩产783.1公斤,今年杂交水稻双季亩产为1509.5公斤。这标志着珠三角双季稻亩产首次突破1500公斤。
第三代杂交水稻具有高产、抗病、抗寒、抗倒等特点。因此,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也被袁隆平院士视为突破亩产“天花板”的关键。2020年底,为进一步保障粮食生产,袁隆平院士提出在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双季稻区,实施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研究与示范项目。于是,黄埔示范基地应运而生,如今,该基地带来了好消息,袁隆平院士生前又一攻关目标也完成。
据悉,广东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农作物蛋白质和淀粉的转化,高温多雨还会带来病虫害,要实现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突破并不容易。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种庄稼讲究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良”配套。黄埔示范基地的30亩田从去年才开始耕种,并不算“最好的良田”。而且因为上半年缺水,示范基地的早稻晚了20多天,进而影响了晚稻的种植和产量。但从结果来看,示范基地的整体水稻收成不错。未来,黄埔成功的经验有望向广东乃至华南地区进行推广,让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
责任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