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动态 - 金针菇出菇期的水分管理一位农夫的经验分享与蟹爪兰养殖小贴士 科普动态

金针菇出菇期的水分管理一位农夫的经验分享与蟹爪兰养殖小贴士

2025-02-27 科普动态 0人已围观

简介金针菇栽培管理的关键在于对水分的精准控制,特别是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五步”水分管理法: 一、保湿。等到菌丝覆盖袋底后,我会立即打开袋子,用耙子清除老菇皮,然后用湿润的地膜或报纸进行保湿催蕾。如果使用报纸,需要定时喷水保持其湿润;而如果使用地膜,则需向地面和周围空气中喷水,以维持90%左右的相对湿度。在这个阶段,每天都会开窗通风一次,室温控制在10至14摄氏度之间

金针菇栽培管理的关键在于对水分的精准控制,特别是在子实体发育阶段。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五步”水分管理法:

一、保湿。等到菌丝覆盖袋底后,我会立即打开袋子,用耙子清除老菇皮,然后用湿润的地膜或报纸进行保湿催蕾。如果使用报纸,需要定时喷水保持其湿润;而如果使用地膜,则需向地面和周围空气中喷水,以维持90%左右的相对湿度。在这个阶段,每天都会开窗通风一次,室温控制在10至14摄氏度之间,这样可以促进5至7天内大量菇蕾产生。

二、降低。随着菇蕾长到1至2厘米,我们进入了抑制生长期。在这个期间,要减少或停止喷水,同时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使之接近8摄氏度(最好是4至5摄氏度)及75%相对湿度。这有助于使子实体生长更加整齐且粗壮。

三、促进。待子实体达到3至4厘米时,我们进入了伸长期。我会每天喷水四次左右,并根据菇子的大小调整喷射量,确保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这样可以促进它们迅速生长。此外,还要适当通风,以通过干燥与潮湿交替来阻止菇盖过快增长并推动柄部伸展。此阶段我会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喷水频率,以避免因过多用水导致根腐病、褐斑病或高含水量影响品质。我始终小心翼翼,不让直接将水滴洒落在菇盖上,并及时更换破损的地膜,以及排除积聚的液体以防黑斑点形成。

四、补充。采摘第一、二批金针菇后,其含水量下降约20-30%,采第三批则下降30-50%。因此,在采收之后,我必须立即向搔去老皮后的菌袋中加入适量的新鲜流动性液体来补充其含 水量。这通常包括连续2-3天,每日2-3次直插入袋内进行轻微压力下的浸泡,每次仅让表面的菌柱部分保持略为潮润状态,从而避免积聚不必要的液体以免影响产品质量。此外,为提高产出,还可加入少许尿素、高糖化物质或者磷酸二氢钠等营养剂供给植物所需元素。

五、浸泡。在采集完第三批金针菇后,由于其含有的容重已大幅减少,此时我会从塑料袋中取出,将整个植株放入池塘中进行彻底浸泡,直到它吸收足够数量的新鲜流动性液体并恢复原先开启塑料包装前的一般重量。一旦完成,就能轻松移除多余的清洁流动性液体,从而准备第二轮采摘。此方法不仅能够维持良好的植物健康,也能保证两轮成功产出的可能性最大化。不过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因为每一步都要求精确控制以确保最佳结果。但我坚信,只要掌握这些技术,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植技艺,最终实现高效且高质量生产。

标签: 农业科普动态科普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