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动态 - 为护水杉调整道路物品规划 科普动态

为护水杉调整道路物品规划

2025-02-07 科普动态 0人已围观

简介上世纪40年代,我省恩施利川一棵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杉王”被发现,才推翻了“水杉灭绝论”。此次发现,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武汉园博园北广场外,占地3.3万平方米的湿地里,稻香蛙鸣,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这片湿地曾因修路计划险些毁于一旦,如今则变成向市民讲述水杉历史、文化与保护的生态大讲堂。 日前,我再次访问了园博园,与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主任、院士尹伟伦重逢。他连声称赞

上世纪40年代,我省恩施利川一棵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水杉王”被发现,才推翻了“水杉灭绝论”。此次发现,也被誉为20世纪植物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武汉园博园北广场外,占地3.3万平方米的湿地里,稻香蛙鸣,每天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流连。这片湿地曾因修路计划险些毁于一旦,如今则变成向市民讲述水杉历史、文化与保护的生态大讲堂。

日前,我再次访问了园博园,与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主任、院士尹伟伦重逢。他连声称赞:武汉园博园对水杉的展示与保护,实现了他当初的建言,最大限度地彰显湖北、武汉的水文化特质。

位于园区北广场的一处湿地,被一条小径分隔,一侧是生态湿地,有逾500棵水杉和其他树种;另一侧则是生态湖坡,有季节性农作物。我了解到,在动工之前,这里有50株各色树龄20年的杉树,但原来的规划将会通过这里,将要砍掉这些珍贵植株。但经过研究和修改规划,将直路改为弯路,这样就能保存下这片林子。设计师们还围绕这片杉林重新设计景观,并新栽200棵胸径13至15厘米的小松和300余棵池柏,让这个景致更加美丽。

除了湿地之外,園中还有两处重要的地方:在園林藝術館中展出十余株“雪景松”标本;南區楚河旁有一條數百米長的松花溪,其中種植有482棵松樹。在這裡,可以深刻感受到與自然共生的美好。

院士尹伟伦提到:“水杉保护不仅凸显了武汉特色,而且也体现了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表达。”据植物学界研究,古代与恐龙同时代的大型木本植物如同现代城市中的高楼大厦一样,现在已经成为过往时光的一部分。而恩施利川那颗几百年的老人,它们在冰河时期之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传说般的地位。此次再一次见证这一古老巨人的复活,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科学探索和环境保护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1983年,当我还是一个普通市民的时候,我们投票选出了十种候选树木作为市树,最终由5817票支持而获胜,那就是我们心爱的水杉——今天已是32个春秋过去,从未间断过作为我们城市标志的地位。在那里,它们耐风霜,无论何时都保持着笔直挺拔,不畏强风雨,而其坚韧不拔之精神更是我等江城居民学习借鉴之所长。

去年,我参与了一场专家咨询会议,对未来举办的是不是可以突出地方特色进行建议。尹院士提出,要做成小桥流水,要做成湿地,就像这样既有实用又富有艺术性的空间。现在看来,他的话语如同预言一般准确,他评价道:“在这个多元化发展时代,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使我们的城市变得绿色可持续。”

因此,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大时代背景下,为护卫这些珍贵生命而努力,是每个人责任也是荣耀的事情。当我们踏入这样的区域,不仅能够欣赏那些神秘而又温柔的声音,更能够体验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那是一份来自自然赠予给我们的礼物,一份不能轻易忘怀的情感记忆。

标签: 农业科普动态科普动态